Post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迷思

前言

很久没更新文章啦,主要是前些天在忙教育实习去了,去年一下子修了10多门专业课,学都学不来,还挂了多门课程,不过还好,在这个学校里阅读了很多电子书,其中有哲导,符号学之类的,还把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读完了(我偶然觉得写博客传播,能够会显得我谦逊)。于是这个月只能在家review重修课程的习题,准备冲刺一下,考完试后去准备简历,去电子厂打工直到明年回校再准备实习。

起因

两年前看来,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改变认知的一种方式,现在却不这么认为了,但是我仍然想在这里解释一下。从小的时候,我很少去跟别人交流或者交往,大多数时间都在成长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或者发呆。。。在发呆的时候也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尤其是在高中的时刻,思考着学校是不是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去进行社交的活动?

当然,思考这个问题的缘由是因为我遇到了很让我讨厌的人。

直到今晚,我阅读了一个书本在思考,人与人之间冷漠,是不是不应该冷漠,更厉害的是,我的思维跳跃到热忱交往的意义在哪里,形成了逻辑的闭环。事实上这种逻辑闭环,对人接触社会,自信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一些经过

不过当我在读大专的时候,跟我的室友也产生过友好的交流,但是我总觉得这种交流的背后是一种传递友好的信号,也就是说交往/交流,其实是一种行为符号,两年前的我并没有想出来这种符号意义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意义不在场吧。

因此我在交往这一件事情上一直认为是一种自我利益的导向的状态吧!很难去理解社交背后具有的情感因素,所以当时某些非必要的交往是保持非常冷漠的。如同对室友的态度几乎是走向了一种极端,而对学校以外的世界呢,产生了交往的兴趣,参加了很多社团。

上面提到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这也很难只怪我自己,因为城市环境,从小独立的个体,血缘关系的陌生给我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这很长一段时间都陷入了自我与规训的对抗里头,经过这几个月摸鱼实习,实在是放松了不少。于是我在学校的网络社区大骂猫是废物,被学校的小仙女网爆了,骂了40多页回复。。。我顿时领悟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实是带有情感因素的。

最近看了一看新的书,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其实一个归类的思想其实也是很重要。然后启发了自己在人与人交往当中,所以应该是可以把交往归类整理为“共事”,“情感”,“镜像” 这叁。

反思

最近想起自己做过的一些离谱的事情,是基于我的认知系统出现了不全,导致了许多反逻辑。也正是因为问题思考的不全面,这种不全面包括了

  1. 信息不对称导致逻辑闭环,无法归类第一性原理
  2. 对问题不进行矛盾性的思考
  3. 主动归类认知的问题

就像电子的流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用力学去类比,往往会让人忽视了电中还存在磁场(磁学),这是我最近在实习当中录课的偶然产生的想法,主动归类和纠正了错误。

对于上面两种态度(冷漠和热忱)。我是他的矛盾性是我从完全没有思考过的。这种不全面的认知,也导致了我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走了一些歪路,理所当然读大专了。不过我还是要在这里吐槽一下,我觉得教育最厉害的地方是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规训的场所,让人异化,却没有让人如何有效思考而感到悲哀。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